分页: 1 / 1

光伏“狼多肉少” 国家政策“解围”

发表于 : 2012年 10月 10日 15:18
pvtool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祸不单行。
今年5月,美国启动对中国光伏 “双反”调查,对多家中国企业做出征收31%-250%反倾销税的初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欧盟于9月初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10月4日,美举行对华光伏征税最后听证会,终裁决定将于10日出炉。
尽管遭遇多面夹击,中国光伏依旧在黑暗中坚强摸索,期盼着久违的曙光。
光伏现状 狼多肉少
今年以来,美、欧、印接连举起反倾销大棒,宣布对中国的部分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90%产品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出口受阻和产能过剩,将导致一些光伏企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预计未来两三年内被淘汰出局的光伏企业将超过30%。”日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权威部门统计,在全国500多家光伏企业中,有1/3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光伏行业的利润率已经从2007年的139%下滑到20%左右。
“产能过大,国内消费跟不上,完全依赖出口肯定会失去定价权。”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表示,“欧美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反倾销,中国企业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不好过。”
政策利好 国家出面“解围”
相关人员表示,国家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正酝酿一系列“救市”之举,以推动光伏产业有序发展。日前,国家工信部表示,将逐步对光伏产业设定市场准入门槛;国家能源局则要求各省区市于10月15日前上报“十二五”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能源局今年9月12日印发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目标为2100万千瓦以上”。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为“十二五”太阳能装机容量留下了上不封顶的口子。
面对生存环境的逼迫,以及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诸多光伏企业纷纷转型,开始向下游光伏电站开拓生存空间。一方面,此举可消化现有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可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
发改委支持企业赴欧投资电站
9日,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领域,其中包括三个光伏海外直接投资项目。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将光伏组件产能转移到海外,直接投资光伏电站,将成为中国光伏业应对欧美反倾销制裁和消化过剩产能的“一箭双雕”之策。
这次获批的三个光伏企业海外项目,分别是汉能集团投资香港上市公司铂阳太阳能股份项目,无锡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投资建设122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以及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增资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并在意大利和希腊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铂阳太阳能是大规模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及整套生产线提供商,而汉能集团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汉能控股和铂阳太阳能签署了总价约18亿港币的股份认购协议,汉能有条件同意按照每股0.1港币认购股份,分三批认购总量为180亿股股份。完成认购后,汉能将拥有后者总股本的57.27%。
无锡海润光伏科技是国内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之一,在江苏、安徽拥有五大生产基地。记者从海润光伏了解到,负责罗马尼亚122MW(兆瓦)光伏电站的开发的是海润阿尔卑斯公司,该电站项目总投资为19.82亿元人民币。
江苏聚能硅业是一家集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光伏系统安装、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的大型新能源集团公司,是台湾茂迪、台湾旺能在大陆唯一指定硅片供应商。此前,聚能硅业在卢森堡设立了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以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为平台,聚能硅业先后参与了意大利和希腊多家光伏电站项目建设。9月4日,聚能硅业与希腊方面签定协议,确定在希腊建造全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群,10月将正式动工。据测算,此项目可给聚能硅业带来7200万欧元的年收入,协议期25年,共可收益18亿欧元。
赛迪顾问公司光伏业分析师王勇指出,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上述光伏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表明国家支持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去。
美国施压中国或将引火烧身
在10月4日的光伏征税最后听证会上,美国亚利桑那州固特宜市市长CEO巴里·布鲁姆作为唯一一名作证的官员,代表大凤凰城经济理事会抗议征税提案,反对向中国征收光伏关税。
巴里·布鲁姆(Barry Broome)坦言:“中国是我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光伏企业与我们有着重要合作关系。由光伏产业创造的其他一系列工作,是亚利桑那州解决就业的一大动力。中国企业越高产和高效,亚利桑那人就越用得起太阳能。我们此举并非为中国企业着想,而是担心针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将给亚利桑那光伏产业带来同样致命的打击。”
业内估计,100%的对华太阳能关税将导致大凤凰城在2014年损失17,000到50,000个就业机会。届时,不仅亚利桑那州的太阳能产业将蒙受重大损失,全美的太阳能行业乃至整个美国的经济和就业,都将因此受创。
光伏不悲伤 “十二五”末将迎来拐点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在前几年曾无限风光。风水轮流转,从近期发布的中报不难看出,在全球经济疲软、美国、欧盟“双反”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光伏企业业绩利润大幅缩水,普遍亏损严重,经营压力较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新能源发展到当前阶段,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不必过分悲观,要看到战略方向的前景,要抱有信心。在他看来,应当充分肯定当前新能源所取得的成绩,理顺管理体制,顺应市场规律,在“十二五”末将迎来拐点。
从全球来看,因德国和意大利的部分企业赶在上网电价补贴下调政策生效前安装,上半年光伏需求增长超过预期。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设备需求13.1GW,同比增长了46%。中国国内需求也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划大大超过之前的估计,达到20GW。2012年上半年每公斤多晶硅的价格从30.5美元下降到23.6美元,降幅为22.6%。电池组件价格从年初的每瓦0.951美元降到当前的0.6美元。价格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制约因素,价格下降,就意味着市场扩大。“金太阳”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因成本下降,原来计划1GW的装机规模,上调到1.7GW。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到“十二五”末,光伏每千瓦时的发电成本能够降到0.8元以下,用户侧平价上网成为可能。
截至上半年,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2011年风电并网发电量732亿千瓦时。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风电发展逐渐走向健康可持续,风电与电网的关系在逐渐融洽,电网对风电的消纳能力进一步增强,风电每千瓦时价格已经降到0.6元左右,并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风电场建设趋于理性,从过去单纯“三北”风电基地逐渐向南发展,今年“三北”地区几乎没立项。